8月1日起恒财网,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正式实施,职业性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首次被纳入保障范围。此次调整是继2013年后我国职业病目录的又一次重要更新,标志着职业病防护体系进一步完善。新政策实施后,符合条件的制造业劳动者若确诊“鼠标手”,可依法享受职业病相关医疗和工伤保险待遇。7月10日,就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实施有关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政策衔接准备。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实施,不仅为长期受腕管综合征困扰的一线劳动者提供了维权依据,也将倒逼企业改善劳动条件,从源头上减少职业健康危害。
“鼠标手”入保
制造业工人盼来及时雨
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被纳入职业病保障范围,这让长期受手腕疼痛困扰的制造业工人看到了希望。
“我们这活儿,需要手腕和手臂同时用力,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不光手腕疼,连带着胳膊、肩膀,甚至胸腔肌肉都跟着疼。”在石家庄某企业从事金属工具加工工作的赵师傅告诉记者,他所在班组,一共有8个人,有一半出现过手腕疼痛、手指麻木的症状。
“工友们对抗疼痛的‘土办法’就是贴膏药。其中有一位50多岁的大姐,手部几乎是常年贴着膏药。车间里膏药味就没断过,特别是赶工期的时候。”赵师傅说,由于其公司采用计件工资制,工人们往往选择忍痛工作,生怕耽误产量影响收入。有些工友因为手腕部严重不适,不得不调岗,甚至辞职。制造业流水线上的劳动者,工作时手腕反复做扭转、下压的动作,长时间会造成手部不适。这类重复性劳损如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但此前由于缺乏政策保障,很多工人只能自费治疗。
“‘鼠标手’纳入职业病,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申请工伤待遇了。希望政策能落到我们车间恒财网,让大家干活时少受点罪。”赵师傅说,这项政策不仅意味着医疗费有了着落,更是对他们职业付出的一种认可。同时,他和工友们也期待企业能因此充分改善工作条件,比如调整工序、配备防护用具等。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一线工人对职业健康保障的渴求。新政策的出台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好政策真正惠及像赵师傅这样的劳动者,还需要企业、部门和劳动者共同努力。
诊断标准同步实施
专家详解诊断要点
为实现对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的规范诊断,今年4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明确职业性腕管综合征常见于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生物药品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行业,多发于装配工、搬运工等工种。该诊断标准将于8月1日与新版职业病目录同步实施。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河北省职业病防治临床中心)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骨科医生马欣在接受采访时,对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注意事项进行了专业解读。
“职业性腕管综合征通常发生在一些高强度或者高频率手腕部活动的劳动者。从《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表述来看,纳入职业病的腕管综合征目前仅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马欣提醒,诊断标准明确,患侧腕部从事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连续3年及以上职业史,是诊断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的重要条件之一。有休假、脱离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超过30天的,需重新计算职业史时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腕管综合征的,脱离作业30天后出现与本标准类似症状、体征或检查异常的,不能诊断为职业性腕管综合征。
关于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的预防,诊断标准明确要求,用人单位要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合理组织安排岗位工作任务,特别是减少劳动者手腕部重复作业和用力操作作业时间、负荷和频率;对从事手腕部重复作业或者用力作业的劳动者,及时开展健康检查;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提高劳动者自身的防护意识。
国家卫健委四方面部署
确保新政平稳落地
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发布与实施,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职业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医疗机构和劳动者多方协同合作。今年7月10日,为切实做好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实施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从四个方面部署准备工作,确保8月1日新政策平稳落地。
通知要求,各地要广泛开展培训,提升职业卫生监管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与职业病诊断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对《目录》内容的理解和执行能力;提升诊疗能力,满足辖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新增职业病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及治疗康复服务需求;规范开展服务,提高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病诊断服务质量,提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加强科普宣传,广泛宣传普及肌肉骨骼疾病和心理疾患的防治知识,推动用人单位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引导劳动者增强职业健康意识和能力。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对原《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大纲》以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备案表和备案变更表、职业病诊断机构备案表进行了更新,新增职业病诊断机构备案变更表,供地方使用。
(河北工人报记者周斐 通讯员张晨)恒财网
阳美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