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7月4日早间消息(蒋均牧)在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存力中国行·广州站”座谈会上,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发表讲话,介绍我国存力产业发展态势,并提出“存算运协同发展”的核心路径,呼吁以自主创新突破产业瓶颈,筑牢数字经济战略基座。
我国存力产业发展跃升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人工智能进入全面普及阶段,存力产业作为数据要素价值流动、高效配置和安全可控的关键所在,作用日益凸显。
王志勤指出,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存力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成绩斐然。首先是规模突破,截至2024年底,全国存力总规模达1580EB、较2021年翻番,结构持续优化,先进存储占比提升至28%;其次是技术突破,国产全闪存系统在全球性能测试中名列前茅,AI存储、主动安全防护等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可控;最后是应用突破鑫赢智投,存力与行业场景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推进,尤其在智能网联汽车、精准医疗、先进制造等领域,已涌现出多个标杆案例。
同时她亦坦言,在产业跃升的同时挑战犹存。比如大量数据“存而不用、用而不深”,算力价值未充分释放;产业链在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先进介质等方面存在短板;存力与算力、运力之间协同不足,难以满足AI大模型实时分析需求。
筑牢数字经济战略基座
为破解存力产业发展瓶颈,深入落实《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存力相关内容,中国信通院发起了“存力中国行”系列活动,以“座谈研讨+实地调研”的形式,走进存力高地、聚集各方智慧,共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王志勤在发言中亦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探索最优路径、共享最佳实践,依托“存力中国行”活动深入一线,结合地方存力建设痛点,通过实地调研提炼先进模式,重点攻关先进存力基础设施落地路径,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形成全国一体化的存力发展新格局。
二是推动存力普惠、聚焦效能提升,推广“存储即服务”、数据编排等新模式,来简化数据管理、降低使用门槛,推动存储资源的池化、服务化,全力支持存力对AI大模型训练、推理、边缘计算等的性能适配,优化数据价值释放,同时建立健全存力服务质量评估监测体系。
三是强化技术攻坚,构建自主生态,聚焦全闪存、数据编排等前沿方向,突破芯片、控制器等“卡脖子”环节,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构建“自主可控、开放融合、共同繁荣”的产业生态。
唯有打通“存得下、管得好、用得活”全链条鑫赢智投,才能让数据这一“AI时代的石油”真正流动起来。“存力中国行”活动的启动和此次座谈会的召开,吹响了存力全产业链乃至存算运协同发展的号角,为产业的新一轮“长征”开了个好头。相信随着“存力中国行”挺进更多地方,将涌现出更多令人振奋的案例与突破,推动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帮助更多行业把握数字经济和AI的历史性机遇。
阳美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